风吉网

易经预测河南洪水(属牛女最命苦的时辰)

2024-02-09 23:50:24

说说您对《易经》的看法,帮写出3000字的心得感悟吧!跪谢了

一、“易”与“经”的理解 1、新华字典的解释。“易”字有三种解释:一是简单、平和;如:简便易行、轻而易举。二是改变、变换、交易;如:移风易俗、贸易。三是姓。 “经”字有八、九种以上的解释:一是织物上的纵的纱或线(与“纬”相对);如:经纱。二是中医上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如:经络。三是方位;如:经度。四是营谋;如:经营。五是历久不变、正常;如:经常、经久耐用。六是经典;如:本草经、佛经等。其他不列举了。 2、许多易学人仕所著的书籍中的解释。有许多种类。 一种是从“变化”的角度上讲:说“易”就是变化。《系辞传》中所指:“生生之谓易”,即宇宙中的一切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中。 一种是从字义与字形上讲:有四种。其一,“易”即是“蜥蜴”。说“蜥蜴”是古象形文字,现在人说是变色龙,以象征变化之意。其二,“易”即是“日、月”。日代表太阳,月代表月亮。太阳为阳,月亮为阴,走了太阳来了月亮,走了月亮来了太阳,正好是《易经》所说的阴阳交潜现象。其三,“易”即是上“日”下“勿”。“日”代表着“光”,是宇宙无穷的大能;“勿”代表着“物”,是一切物质现象。无形的能为阳,有形的物为阴,这也是《易经》所说的阴阳交变的现象。其四,“易”即是“锡矿”。“ 锡”的熔解度低,人类最早用于生活中且又是象形字。 一种是东汉的郑康成把《易经》解释成“简易、变易、不易”。“简易”就是变化的方式与方法;“变易”就是天道、地道、人道等一切物质变化的过程,因为宇宙万象时刻都在变化。“不易”就是天道、地道、人道等一切物质变化的过程中不变的规律法则。我认为这种解释正符合《易经》的宗旨。 3、对“经”的解释。书上以及各易学专家的解释很少。从字典的解释,我认为“经”就是道,天地的大道理,人生的大道理;是通往某处或学习知识所需沿着的“途径”。阐明天理、人道的书就称着“经”; “经”是最神圣的典籍,权威的著作,也是一切真理的源泉。 二、《易经》的起源 1、从起源的时间看(成书的时间):应刻是在商末周初周文王创后天八卦,写卦辞而成书的年代。大约距今应该是五千年前,也有人说是七千年前。但具体时间,目前说法不一。 2、从起源依据看:据目前大多数的学者们考证,传统上都一致认为《易经》是伏羲源自“河图、洛书”。易传上也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据说在远古时代,由于当时洪水泛滥,水土流失之后,在黄河上游发现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史称“龙马负图”即“河图”;在黄河支流洛水附近出现了背上有文字和九组有关天文数字的灵龟,即“洛书”。圣人伏羲因此画出了“先天八卦”。后来到殷商末年,周文王被囚禁在羑里【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北】,又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出了“后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并进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到孔子时代作《易传》,《易经》才算完成。所以《易经》又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意思是说:《易经》的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由伏羲、文王、孔子三个圣人完成。 三、《易经》的结构 《易经》包括《经》和《传》两大部分: 1、《经》:分为《上经》和《下经》(卦名、卦形)。《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一共六十四卦。 2、《经》的部份又包括:卦辞(文王作);爻辞(周公作)。 3、《传》:孔子及其弟子所作。又叫做“十翼”。一共七种十篇,分别是:《彖(tuàn)》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杂卦》和《序卦》。 (1)、《彖》上下篇是《十翼》的第一、第二两篇;是专门对《易经》卦名和卦辞的占断、解说。 (2)、《象》上下篇是《十翼》的第三、第四两篇;是解说六十四卦的卦象及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象。   (3)、《系辞》上、下篇是《十翼》的第五、第六两篇;其基本价值有两点:一是对周易的诸多内容,作较全面的辩析、阐发,有助于后人对八卦、六十四卦及卦爻辞的理解;二是在阐释义理的同时,作者广泛表露了自己的哲学思想,特别是披露了宇宙间的“对待”和“统合”的自然规律。它是《易经》的哲学纲领。是学《易》的必读之篇。 (4)、《文言》是《十翼》的第七篇(分别列在乾坤两卦之后);它说明乾、坤二卦的象征意义,是《易经》的门户。 (5)、《说卦传》是《十翼》的第八篇;“陈说八卦之德业变化,及法象所为。”其主旨是对八卦的基本象征意义和取象范围的具体说明,是研究术数的理论基础之一。 (6)、《序卦》是《十翼》的第九篇;它讲述了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并揭示诸卦前后的意义。 (7)、《杂卦》是《十翼》的第十篇;“杂揉众卦,错综其义”。是将六十四卦,以相反或相错的形态、两两相对的综卦和错卦,从卦形中来看卦与卦之间的联系。说明宇宙万物这种“错”、“综”规律的生化法则,都是在“对待”与“统一”中体现出来。

周易和易经是一本书吗?

确切说不是一本书,但是现在通常说易经,就是指周易

求从易经的角度讲解2012

玻璃是一非全属无机科料,在结构上是一种无机的热塑性聚合物,在高于650oc时可以成形,冷却后具有透明、耐腐蚀、耐磨、抗压等特性。玻璃的热膨胀系数低于钢,是电和热的不良导体,是一种活脆的非晶物。
比重:2.46~2.5直线胀系数:9~10x10-6/oc(~350oc)比热:0.2(0o~50oc),实用表面抗拉强度:500kgf/cm2琉璃称呼起源于唐,即指玻璃原料加上氧化铅称为在水晶玻璃。而加入氧化铅的比例,随各国的习惯定义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氧化铅的比例达24%以上时,玻璃的透光度与折射率均佳,同时也较重、较软,很适合烧制成精致的玻璃艺术品。一般欧美国家讲到水晶器皿时,即指使用此种水晶玻璃材质,其价格昂贵不是一般玻璃可以比拟。人造玻璃"琉璃"就是玻璃,只是加了铅变的非常晶莹剔透才有人称之为水晶.若以纯艺术眼光欣赏,当然亦有收藏价值了。如果与会天然水晶天然琉璃能量或成长的时间是差异极大的。这是一定要了解的。像奥地利或义大利,高价位的水晶杯琉璃盘酒瓶,或者是摆饰用的水晶琉璃各种可爱的小动物,佛教用的水晶莲花琉璃,水晶吊灯,几乎都是水晶玻璃琉璃!毫无磁场能量。水晶玻璃其实是仿天然水晶制造的玻璃,也就是常听到的铅玻璃,在玻璃加入铅可增加玻璃的折光率,也降低硬度使之容易琢磨;一般卖的漂亮水晶杯也是铅玻璃。
水晶和玻璃的区别
水晶和玻璃的外观十分相似,但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质。其主要区别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材质不同
水晶是二氧化硅的结晶体,而玻璃只是含有二氧化硅的熔融状态混合物。
二。功效不同
玻璃只有装饰作用,而水晶除装饰作用外,还有压电效应,有特殊的保健作用。
三。价格不同
水晶的单价要比玻璃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
四。物理性质不同
1。水晶是结晶体,具有较高的硬度(莫氏7级),而玻璃的硬度较低,(莫氏5.5级),水晶可以在玻璃上划出痕迹,反之则不能。
2。水晶是结晶体,导热性能较好,用舌尖舔触有冰凉的感觉。而玻璃则显得温暖。
3。用偏光镜区别,水晶能透光,而玻璃则不能。
我们可以依据水晶和玻璃所具有的不同物理性质方便地将它们区分开来。
五。加工工艺不同
玻璃可以热铸成型,省料省工 成本低。水晶是结晶体,加热融化后不能逆转,所以不能用热铸成型法,只能用切磨等冷加工法。费料费工,成本高。
水晶硬度高,不易磨损。玻璃硬度低,容易擦毛。
水晶稳定性好,长久使用不会变色。而玻璃则容易翻黄

周易学说是真的吗?我知道周易给人算命只是一小部分.我很好奇明白的请...

《周易》其书大大有名,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有这样一本书,外国人只要他研究中国的古代哲学、文化、文学、历史。科技、天文、地理、医学等等,也都知道有这样一本书。但中国人给《周易》下的定义却不好,“《周易》是一本卜巫之书”,这大约是现代中国学术界的定论,什么是卜巫呢?那就是算命,那是封建迷信,是与现代科学对立的东西,自然这些年来的地位也好不到哪里。一开展普及科学文化活动,就要反对迷信,而要反对迷信,就要把迷信的老祖宗——《周易》拿出来评说一通。
说句实在话,现代社会里几乎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周易》,既然读不懂,你有什么权力去批《周易》?有人说我不是在批《周易》,我是在批什么气功、算命、巫术等等,你可知道,这些东西它们都源出于《周易》,是《周易》理论的具体操作,当你打别人家孩子的时候,怎么能说与大人无关呢?
关于《周易》的起源,现代学术界里有一种思想认为,它起源于远古的石器时期,而且至今没有找到它的真正源头在哪里。一般人也用不着知道得那样详细,只要知道《周易》在甲骨文时期早就存在就行了,那时候人类才刚刚学着发明文字,而《周易》已经是一种成体系的理论。
关于《周易》存在的意义,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尽知的,但中医就来源于《周易》的线索还是明确的,可以这样理解:中医的意义仅仅是《周易》意义的百分之几而已。至于《周易》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你只要知道计算机语言的二进制法与《周易》相同就足够了。
对于《周易》的其他价值,我们没有读懂,不敢妄加评说。但总的感觉是:它深似大海,博大精深,恍恍惚惚间包容了天地间的所有道理。举一个例子:
《周易》用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记历法,就出现了六下甲子的周期循环,这种历法有一个现代历法没有的长处,即六十甲子循环往复,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上可记几千年前,下可记人类的未来。然而,就在这神奇的记年法里,却包含了无限的奥秘。
据统计,从1827年以来、长江共发生洪水16次,其年份分别为1827年、1849年、1860年、1870年、1887年、1905年。1909年、1917年、1931年、1935年、1945年、1954年、1969年、1980年、1991年、1996年,这些数字中间有一些奇怪的联系:
1887—1827=60
1909—1849=60
1931—1870=61
1945—1887=58
1969—1909=60
1991—1931=60
1996—1935=61
可以说长江洪水60年一个周期是非常明显的,而且间隔约60年的水都有相同的特点,如1870年、1931年、1991年(1998年长江全流域大水人为的因素很大)三次洪水都间隔了约60年,而且这三次都是全流域性质,从四川到江浙,都遭到了巨大的损失。而1935年和1996年两次洪水间隔了61年,这两次洪水都是地域性的,主要发生在荆江两岸,即湖北的江汉平原和湖南的洞庭湖地区一带。
有一位中国科学家收集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最近200年来发生的大于6级的地震16次,发现有4次发生在壬申年,也存在一个60年周期的规律,于是预测1992年6月份在旧金山地区有6.8级以上地震,果然1992年6月28日发生了7.9级强烈地震。
从这两个例子中,你能说清楚《周易》的价值何在吗?中长期天气预报一直是现代科学努力的方向之一,现在即使我们有了气象卫星,也不可能作出准确的中长期的天气预报来,而数千年以前的《周易》硬是将这个问题给解决了。例如,1968年湖南的不少老乡都说:“明年是乙酉年。老乙酉年大水(公元1849年),前乙酉年也大水(公元1909年),明年会遇上60年的大水周期。”不少地方及时做了准备。果然,1969年湖南、湖北发生了大的洪水灾害。
我们在此并不想证明《周易》的真正价值,因为我们根本证明不了,而是想借《周易》来说明人类的文明起源问题。以上所举的例子,基本上都超出了现代科学理解的范围,而这些文明的成果绝大多数找不到来龙去脉,像《周易》、中医、经络、针灸等等,它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已经存在,按照一般道理,当时的人根本不可能发明它。因此我们有必要承认,在我们这代文明之前(文字发明以前),地球上曾经存在过一种高度发达的文明。但是这种文明却在一次巨大的灾难中失去了,那就是大洪水。大洪水不但毁灭了地球海拔1100米以下的北半部居民,同时也淹没了第一代地球人辛辛苦苦学习来的高度文明。从高山上走下来的牧羊人们,他们虽然得到了上一代文明的残毁部分,却不能将它原样发展下去,而这批成果就包含中国上古时期以《周易》为中心的一系列文明。“中介文明”的观点,是我们立足于中国古代文明成果,为解释包括印度在内的整个东方文明体系,而提出来的本书第四个重要假设,它是相对于现代“物质文明”而言的。当然,这样的划分仅有方法上的意义,因为如果不这样划分,我们就无法分析“中介文明”特点。因此,作者申明,在此我们没有有意批评任何一种文明的企图,所有的分析都是善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让人了解已经丢失的一种文明存在的价值。
客观地说,对于人类留存下来的远古文明的意义,人类对它们的研究是越来越少,当现代科学产生之初,为了树立一种权威,我们基本上是把远古文明当成迷信来对待的;当现代科学产生以后,由于我们过分局限于自己发明的方法和理论,并以此来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因此在有意无意之间,排斥了远古文明;从80年代开始,世界上形成了一股文化的回归热,从不同的角度关注远古文明,但是由于认识、方法上始终没有突破,使这股回归热到目前已经彻底失去了目标。
如果我们可以再往前推论,实际上人类从一开始就没有很好认识远古文明。从目前留下的古代文献中,我们可以明确地感觉到,从有文字记载历史以来,人类在进入这种文明的时候就显得十分盲目,以中国为例,《周易》乃远古文明的总纲,但中国人在一开始解释《周易》的时候就很混乱,一部《周易集解》荟萃了历史上一些有创见性的认识,但分歧之大却是有目共睹的,更重要的是,这些注释让后人读不懂,尤其是对《易》理部分,至今没有明确、统一的认识。后来的学者们,由于对《易》理认识不够清楚,因此无论是从哲学、社会学、宗教、民族学、文学等方面入手,只能是越解释距离《周易》的本质越远。到今天,实际上我们对《周易》的理解与古代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古代人不懂,我们照样不懂。
为什么会如此呢?原因就在于我们现有的文明结构是建立在什么论点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在于我们以什么样的目光看待眼前的世界。
追求对自然的总体认识,是人类根深蒂固的潜意识,积6000年的文明成果,我们发展起一套对自然认识的方法和理论,经验告诉我们,这套方法和理论是行之有效的。它简单明了,直截了当地针对我们一切物质需要。6000年来,我们在这样一套方法和理论的指导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就。但是,如果我们提一个问题:我们今天对世界的认识方法和理论是唯一正确的吗?看来定论未必容易下。从哲学的角度看,我们今天认识世界的方法仅仅是无数方法当仔的一种而已,也就是说,我们仅仅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认识了世界。
那么,我们今天是如何来看待眼前的世界呢?尽管哲学上的分歧有许多,但有一点是基本可以肯定的,我们是站在“世界是物质的”这样一个角度来看待世界的,这就是我们对世界的基本看法。由于有了这样一个看法,我们积6000多年的知识积累,建立起一套文明的结构,例如,目前世界上一共约有2400门学科,但这些都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的。甚至,在人文科学里也要遵守物理学的法则,比如,现代哲学观点的提出就是以物理学取得的成就为基础的。当我们从“世界是物质的”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的时候,我们会自然引出许多相关的观点,比如,“人定胜天”的观点等等。建立在这种观点之上的文明,我们把它称为“物质文明”。
那么,除了“物质文明”的方法,是不是还存在其他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角度呢?回答是肯定的。但这种方法究竟在哪里呢?我们认为,这种方法本来早已存在于人类的文明之中,只是我们没有认识到而已,那就是远古文明的方法,这要从远古文明认识世界的角度谈起。
为了方便起见,也为了对比地进入我们将要讨论的问题,我们从两种文明中各自取出一门学科进行对比,从“物质文明”中我们选择了西医学,从东方的远古文明中我们选择了中医学。
西医学是建立在人体解剖学基础之上的医学,它的研究思想及方法依然离不开现代物理学的范围。从这种理论和方法出发,西医将人看成一个纯物质的东西,就像一架工业社会的机器一样。因此它在治疗的思想、方法上,也采取用物质文明改造世界的方法,与修理一架机器基本相同,心脏损坏了可以换一个人造心脏;阑尾发炎了,可以割掉;对待一个肿瘤,既可以用手术刀切除,也可以用放射线杀死。这种方法与对待一辆破旧自行车、一架破机床几乎没有两样,自行车的链条断了,可以接上一节,机床的电机坏了,可以换一个新电机。
我们承认,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西医“修理”人的水平也在日新月异。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再过100年,那时人们可以制造、“克隆”出许多精美的人体器官,像人造心脏、人造肝、人造胃等等,也可以人造肌肉、骨骼、血管,甚至可以造出与光缆相似的神经传感系统。到那时,一个人肯定会在这些辅助技术下活得更长久,假如他可以活上300岁的话,而在这300年里,今天换一个人造心脏,明天换一个人造肝,后天换一个人造手臂,大后天换一嘴人造牙……这样不断换上300年,那么,这是一个什么东西呢?他还是个人吗?人们肯定要发明另外一个词来形容这种工业化的大怪物,也许人们会称他为:工业集成化的类人高级机器。多么可怕!到那时,我们这个社会还叫人类社会吗?
从西医的治疗思想及方法中不难看出,西医学与现代物质文明的总思路是相同的,无处不体现能量与能量的对抗、物质与物质的交换,病毒入侵,这是物质与物质交换的一种方式,各种抗菌素则是能量与能量对抗的显示。如果将西医学的指导思想概括一下,那么只有三句话,即生存与毁灭,征服与被征服,战争与和平。由此可见,西医学着眼点是人的物质方面,它是纯粹的“物质医学”,体现的就是当代物质文明的普遍原则。
因为西医学离我们很近,大家在生活中的感触都很深,在这里我们就不用多费笔墨了。
中医学号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在世界医学里独树一帜。与西医相反,中国的中医完全走的是另外一条路,它从来就不主张生存与毁灭,征服与被征服,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切人人体与疾病的关系当中。
中医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黄帝内经》讲到疾病时总离不开气候、季节、周围自然环境等因素。中医意义上的人;并不完全指肉体的人,而多指精神方面的人,强调思、忧、恐。喜、惧等等内在精神因素与疾病的关系,《素问·举通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上,思则气结。”故有“思伤脾”、“恐伤心”、“忧伤肺”之说,中医的藏象五神也是指神、、魂、魄、意、志,指的就是人的情绪、思想、意念、心理等精神的东西。
比如说,中医的所有理论都是以“气”为中心展开的。中医认为,“气”是生命的本源,阴阳五行是“气”的运动形式,五运六气是天地的“气”化,藏象五神是人体的“气”化,病因病机在于“气”化的失调,治疗在于调理“气”机。而中医讲的“气”,不论从哪一个方面讲,它都不像是物质性的东西,而是类似灵魂一样精神的东西。因此,我们可以推测,中医主要是以精神体为服务对象的医学,方法在于协调精神体与肉体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基本理论之下,中医的治疗思想和方法不是征服与毁灭,而是调和与平衡,它的最高原则不是把侵入的病毒杀死,而在于阴阳平衡下的转化。因此,中医特别讲究养气、调气、理气,盛则泄之,虚则补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促使阴平阳秘,补偏救弊。
由此可见,中医学的着眼点不在人的物质方面,而在人的物质与精神相互关系的方面,它的突出作用在于沟通物质肉体与人类精神的信息,起到中介调和的作用,因此我们把中医称之为“中介医学”。
现在我们来综合一下,西医学由于体现着物质文明的普遍原则,我们将它称为“物质医学”;中医学则与西医相反,它是站在物质肉体与精神之间,因此,我们把它称为“中介医学”。如果世界是由物质及精神构成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出中医在自然层次上所处的位置,物质(西医)——(中医—中介)——精神。
如果说“世界是物质的”哲学观点,导致了西医的产生,那么导致中医产生的基本哲学观点又是什么呢?虽然我们目前还不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了解物质结构的人才可以发明西医学,同样,只有了解了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结构的人,才可以发明中医学。因此,不论从哪一个角度出发,促使中医学产生的理论要比促使西医学产生的理论高明。
必须注意的是,中医中介的特点,并不是它单独具有的,它是中国远古文化大系里的一个分支而已,正如同西医代表着物质文明的普遍原则一样,中医中介的特点也代表它所属的那个文明体系的普遍原则,即东方文明的普遍原则。医者,《易》也,《易》为《易经》,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总纲,因此整个东方文明也可以称为“中介文明”。实际上,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以《周易》为中心的所有文化形式,都带有中介的特点,中医是中介的,气功是中介的,针灸是中介的,中草药的原理也是中介的,道家关于人的一切理论也都是中介的,巫术、占卜、相面等等都是中介理论的具体操作方法。

河南起名哪最好?河南起名专家谁最有名气?易经起名哪最好?

翡彩

易经起名字怎么起的?

已经起名字,它是根据你的生辰八字命中缺什么而起的

相关文章
辛丑日是什么意思?

辛丑日是什么意思?

辛丑日是什么意思?辛丑日柱男命 辛丑日柱女命。辛丑为天干地支之一,次序为第38个。前一位是庚子,后一位是壬寅。论阴阳五行,十二天干之辛属阴之金
2022-07-03
八字食神坐食神在时柱代表什么意思?

八字食神坐食神在时柱代表什么意思?

八字食神坐食神在时柱代表什么意思?在八字八字命理中,四柱就是指由命主出生之时月日时排出来其四柱,分别是年柱,月柱,日柱和时柱。而在其中
2022-07-11
五行属金的人缺什么?

五行属金的人缺什么?

五行属金的人缺什么? 国古时候八字命理觉得,天地万物由五行元素组成,细分化为金、木、水、火、土。不一样命人,性情、天资亦截然不同。接下来
2022-07-12
五行水旺从业做什么工作

五行水旺从业做什么工作

五行水旺从业做什么工作,俗话说得好: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有时一个人的岗位会同时危害事业造就的尺寸,和明天的布局相对高度。仅有合适自己的岗位。一定会更为成功
2022-07-14
八字水旺的是富贵命

八字水旺的是富贵命

八字水多的是富贵命,人们宇宙空间天地万物全是由八字五行构成的,早在远古时期早已证实人们从金木水火土五行层面搭建了人们
2022-07-14
八字命盘看配偶

八字命盘看配偶

八字命盘看配偶如何看?八字看命中有几个女人如何看?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尽管有时孑然一人,很舒服自得,但实际上,到头来,每个人都不太喜欢自己独自一人
2022-07-24
鬼谷子两边钳戊丁剥卦详解

鬼谷子两边钳戊丁剥卦详解

鬼谷子到底是谁?和两边钳有哪些关系?鬼谷子两边钳戊丁又代表什么意思?所说的鬼谷子,实际上是战国知名战略家、纵横家的开山鼻祖,战法大成者。鬼谷子是王诩,程氏
2022-08-08
鬼谷子两边钳丁卦详细说明

鬼谷子两边钳丁卦详细说明

鬼谷子两边钳论命方式是啥?鬼谷子两边钳丁卦详细说明內容有什么?所说的鬼谷子两边钳论命,实际上便是鬼谷子八字论命术,又被称为是鬼谷子分定经术
2022-08-09
鬼谷子两边钳丁乙升卦详解

鬼谷子两边钳丁乙升卦详解

鬼谷子两边钳是什么推命方术?鬼谷子两边钳丁乙是实际是什么含意?鬼谷子两边钳又称之为鬼谷子分定经,创办人是战国的鬼谷子老先生,由此可见
2022-08-09
海中金命五行缺土该怎么办?

海中金命五行缺土该怎么办?

海中金命五行缺土该怎么办?海中金命的人倘若缺土,谈恋爱的人难以有完满的成效,如果早已结婚的人,是必须留意一些非常容易侵扰婚姻生活稳定的事儿,如桃花煞等
2022-08-11